专家
2009杰出贡献者
薪火相传
人物表彰
中华文化老人
古村落守望者
您现在的位置:古村落 > 人物风采 > 中华文化老人
孙统义
 大国工匠 古建人生 -- 第一届中华文化老人孙统义

 

孙统义先生荣获“中华文化老人”称号 

【颁奖词】 中国文物学会理事、中国古建筑学会专家组成员、高级工程师、“徐州民居传统营造工艺”传承人、徐州市土木建筑学会古建园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徐州正源古建研究所所长、徐州清源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长期致力于徐州地方民居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主持完成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户部山余家大院、崔家上院以及,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邳州土山镇关帝庙等地方传统建筑的修复工程。孙统义先生德高望众,德艺双馨,多年来践行我国古建筑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同时也是传统文化的坚定的守护者和传承者。 

 

 孙统义先生

古建筑的守护者 
孙统义先生从事古建筑修缮数十年,他说:“把户部山的任何一处古建筑拆掉,自己凭记忆、经验,不用图纸,也能按照原貌将其重建起来。”1995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的孙统义有足够的底气这样说。 

 

 汉文化景区刘氏宗祠

孙统义和他的正源古建园林研究所、清源园林工程有限公司,连获多项国家级荣誉,创造了多个“徐州第一”。 

 

 徐州户部山崔焘故居上院

他申报的崔焘故居上院保护维修工程项目,被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授予“国家传统建筑文化保护示范工程”称号。2011年1月,全国促进传统文化发展工程工作委员会授予孙统义“中国古建筑营造工艺大师”称号; 2016年,他的“徐州古民居传统营造工艺”,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骆驼山竹林寺观音阁、大雄宝殿

传统营造传承者 
徐州户部山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当数崔家大院。崔家大院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徐州目前仅存的一座完整的古代官邸。崔家大院为明清两代翰林故居,历经崔家20余代经营,由下院、上院、客屋院三部分组成,每座大院都有房屋100余间,共计320余间,几乎覆盖了户部山的半个西坡。崔家下院坐落在今天的彭城路与崔家巷交会处,沿彭城路向北分布着客屋院,沿崔家巷往上是崔家上院,上院内花厅、鸳鸯楼、牌坊等均是地方特色浓郁的建筑,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建筑水平,但由于经年缺乏维修,一度破损严重。 

 

 徐州户部山崔焘故居东南隅

 

 彩画后的垛子梁(抬梁)

2006年11月16日,孙统义带着自己的古建队伍对崔焘故居上院(即崔家上院)开始修复工作。为了做出传统“里生外熟”墙衬里的土坯,他辗转找到土质以黏土为主的丰县范楼镇蒋庄村,委托一位有脱坯经验的6旬老农帮忙,费尽周折完成了墙衬土坯的修复工作。  

 

 里生外熟墙的土坯砌法

不改变原状是古建筑修缮复原最基本的原则,严谨的设计方案和施工图纸是修复古建筑的基础,但绝对照图施工,有时并不科学。修复时孙统义发现,崔家上院的影壁和谢恩坊早年就被破坏,根据崔家后人的回忆和知情者描述绘制的图纸,位置并没有发现遗址。经过勘查清理、现场分析,遗址最终才得以发现。而在修复二进西院门楼的内院墙时,孙统义他们经研究考证,对原有门墙进行了修复。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张安蒙则感慨地说:“没有水泥味,浮动着泥土、木材的清香,这是个有生命的宅子。” 

 

 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张安蒙

古建修复创新者

2009年春,孙统义团队刚修缮完成的崔家上院,迎来了我国古建筑领域泰斗级人物、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梁思成先生的弟子罗哲文先生以及德国古建筑维修和保护部主任加布里尔·霍恩博士等一行专家、学者十余人。在严格的评审后,专家们留下了崔焘故居上院文物保护修缮工程评审意见:“在修缮施工中认真贯彻执行‘原形制、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的修缮方针,充分尊重地方文化,坚持保留地方特色,完成了一项符合文物法要求、质量上乘的古建筑保护修缮工程,为行业内树立了学习榜样……”  

 

 孙统义先生与罗哲文先生合影

受到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肯定,面对这样权威的专家评审意见,已做了数十年古建筑修复工作的孙统义百感交集。他说:“古建筑从形式到结构再到材料,都是有讲究的,都是有文化传承的。因此,古建筑修复工作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工作,有时把握不准,错误就在所难免。我们能成为被专家肯定的古建筑修复者,是因为我们一直勇于面对并改正自己的错误,不怕返工,坚持为历史留下精品的结果。”  

 

 孙统义先生和阮仪三先生合影   

孙统义先生介绍,在崔家上院西大厅的垂兽安装后,他们发现造型不太协调,坚决将其更换掉;在崔家大院未进行保护修缮前,院内的一些踏步石被拆运到几间小房子里作为基础使用,他们花费大量的时间认定并让踏步石物归原位。但安装完毕再作进一步核对时,发现还有三块基本相似的踏步石安错了位置,他们又立即进行了更换;在石材厂加工的踏步石运到工地后,孙统义发现与原踏步工艺有差别,又按原工艺返工,虽然费工、费时、费钱,但孙统义甘愿为“错误”自掏腰包。 

 

 山花山云

 

 屋面掛瓦

古建生态的倡导者 

17岁入建筑行时,孙统义拜师古建筑艺人胡传会。师傅口手相传,使他逐一掌握了徐州地区传统建筑的各项繁杂工艺、程式,更领悟到其精髓——古建筑丰富的文化内涵,尤其是面临消失的原汁原味的传统手艺。五十年过后,孙统义有了关于古建筑的绿色施工新理念:“古建筑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根基和灵魂,既要利用、发展,也要做好传承工作。因为古建筑中没有一件东西是多余的,它们全部都是因需要而存在。从营造工艺、用料特征等方面来看,古建筑与今天所提倡的绿色低碳、节能环保、抗震等新技术的应用非常相近,值得我们学习。” 

 

徐州户部山余家大院

古建筑所独有的“里生外熟”的墙体结构,在孙统义看来就是“建得省”:墙中砌筑材料是可逆性的土坯、白灰加草木灰,以崔家上院的三间房为例,墙中衬里的土坯达38立方米,折合标准砖19000块,以每块砖耗煤3两计算,仅此一项节煤近3吨;修缮时产生的“废料”都能再利用,垃圾基本做到零外运;古建筑使用的三角木梁架,用料节约,可使房屋寿命持续300—500年,甚至更长,而钢筋混凝土梁架使用寿命不足百年……孙统义认为,在很多穿越百年甚至千年的古建筑面前,号称现代化的城市建筑却普遍存在问题,平均寿命只有30年左右,实在是一个天大的讽刺。  

 

 孙统义师傅教授营造技艺

 

 徐州户部山余家大院西跨院

默默关注徐州当地的古建筑保护数十年的孙统义强调说,如果古建筑局部有了损坏,一定要进行及时修缮,否则就会影响到整体,影响到整个古建筑的寿命,对古建筑进行修缮的本身就是对整体建筑的保护。身为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兼职教授的孙统义谈及了自己收徒的事情。他认真地说,古建筑修缮 需要不断地培养队伍和培养人才,这才是古建筑保护的一个良性循环,“何况现在我们很多材料的生产、砖瓦的工艺已经失传了。” 

 

 孙统义先生收徒仪式

古村落网站 版权所有 严禁复制         
网站备案号 沪ICP备05010747号-1  网站技术支持 上海频道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29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