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古村落 > 工作站动态 > 新闻
昔日红军长征征战地 今朝美丽乡村寄乡愁
古村落   2016-10-25 07:10:02 作者:SystemMaster 来源: 文字大小:[][][]

 来源 :新华融媒汇

 

 革命老区新县田铺乡田铺大塆一景。

“秋意渐寒,来自鄂豫皖苏区的红二十五军2980余名将士,朝大别山脚下的这个小村庄迅速集结,集结地点正是这棵古银杏树。这支平均年龄只有十五六岁的‘娃娃军’,在接下来的浴血征程中为中国革命立下大功”。河南信阳市罗山县铁铺镇何家冲,一棵30多米高的古银杏树下,讲解员的声音穿越时空,将人们的思绪带回到82年前那个起点。  

 

 这是河南信阳市罗山县铁铺镇何家冲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何氏祠。

红二十五军被称为长征“北上先锋”。1934年11月16日,根据中共中央指示部队从何家冲出发开始长征。这支长征队伍中最年轻的红军队伍,一路西进,经鄂豫陕甘等,历时10个月转战近9000里,多次粉碎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最终于1935年9月先期到达陕北,并展开劳山、榆林桥战役,巩固和扩大了陕甘革命根据地,成功接应即将到达的中央红军,为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陕北建立了特殊功勋。  

 

 这是河南信阳市罗山县铁铺镇何家冲红二十五军长征集结地的古银杏树。

罗山县志室主任王劲松说,这是长征中最先到达陕北的一支工农红军,是长征中 一支增员的红军部队,长征途中增加了800多人;是 一支创建了根据地(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部队。毛泽东称赞红二十五军“为中国革命立下了大功”。

 

 这是河南信阳市罗山县铁铺镇何家冲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何氏祠。

青山环野立,一水抱村流。昔日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何家冲,如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走进村落,一幢幢明清古建筑风格的豫南古民居,错落有致,传承乡村的历史文化脉络。村落四周是郁郁葱葱的青山,村前是清淩的河水。村中央那棵有着880多年树龄的古银杏阅尽沧桑、静静伫立,落叶在脚下铺出了一地金黄,美不胜收。 

 

 革命老区新县田铺乡田铺大塆一景。 

红军给这个小村留下了深深的红色印记。“红军来了经常帮老百姓收割水稻、油菜,红军医院给穷人免费看病,深受老百姓爱戴。”89岁的老支书王传伟精神矍铄,经常给游客讲起何大妈的故事。一名叫余占海的红军伤员被清剿队抓住,咱村的何大妈发毒誓说红军是自己的亲戚,不惜戳瞎自己一只眼睛来保证,最终救下这名红军战士。新中国成立后,这名红军战士多次回到村里看望救命恩人。 

 

 一名参观者在河南信阳市罗山县铁铺镇何家冲红二十五军医院旧址内拍摄手术场景蜡像。

村里至今还完好保留红二十五军使用过的房子建筑:军部旧址何氏祠、红军医院旧址、红军碾。这些红色印记吸引着全国各地游客前来缅怀先烈。 

 

一名参观者在河南信阳市罗山县铁铺镇何家冲红二十五军医院旧址内观看展板。  

随着何家冲入选国家首批中国传统村落,近年来当地对其进行了保护和开发。“今年的十一期间,何家冲接待的游客超过5万人次。”铁铺镇镇长方兆平说,当游客们来到何家冲,不仅接受历史教育,同时也能感受经过红色革命洗礼的村庄的山水自然美、民居的古风美。

 

 革命老区新县田铺大塆一位村民站在自家改造后的房屋前。

记者在大别山革命老区河南信阳采访发现,近年来围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当地规划建设了一大批“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截至目前,信阳市共获得国家各部委授予最具特色、休闲旅游、国家级生态乡镇等荣誉称号25个;省市级美丽乡村等荣誉称号267个,其中如平桥区郝堂村、新县西河村等蜚声远扬。 

 

 河南信阳市罗山县铁铺镇何家冲89岁的老支书王传伟向记者讲述当年红军的故事。

这些美丽乡村在豫南山水间星罗棋布。当年,红军战斗和长征过境的不少村落,如今都成了一道道满载乡愁的美丽的风景线。  

 

 一位参观者在河南信阳市罗山县铁铺镇何家冲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何氏祠内观看展品。

走进红军过境的罗山县灵山镇的农村,沿着石板路两侧保存着古朴的豫南民居,竹林间鸟语花香。这里是珍稀鸟类朱鹮的栖息地,据当地林业部门统计,这里可以观赏到占全国约20%、河南约80%的各种鸟类。因此,灵山镇以观鸟文化为主题,打造诸如竹林观鸟等景点,吸引许多鸟类摄影爱好者前来。  

 

 这是河南信阳市罗山县铁铺镇何家冲红二十五军医院旧址。

新县是著名的将军县,革命时期不到10万人的小县5.5万优秀儿女为革命牺牲,创造了大别山28年红旗不倒的革命历史。这片“红色热土”如今也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热土。新县精心打造了红色历史、绿色生态、古色乡村三条精品旅游线路,目前已入选为国家级、省级传统村落和景观村落30多处。

 

 这是河南信阳市罗山县铁铺镇何家冲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何氏祠内摆放的展品。

记者见到新县田铺大塆返乡村民韩光莹时,他这正忙着将自己的老房子改造成旅游民宿,取名“老家寒舍”。但寒舍不“寒”,韩光莹将两年多在韩国“打洋工”攒下的20多万元全部投入到房屋的改造。“我高中毕业就开始外出打工,2014年经过劳务培训,在韩国造船厂每年能挣10万元。”他告诉记者:“但这两年美丽乡村建设让我看好咱村的前景,所以选择回村发展创业。这不,房子还没改造好,预定的订单已经接了好几个。” 

 

 革命老区新县田铺大塆返乡村民韩光莹在自己改造成旅游民宿的院子里。

“信阳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兼具豫风楚韵,历史底蕴深厚;同时又是革命老区有丰富的红色文化,发展乡村旅游条件得天独厚。”信阳市委书记乔新江说,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就是要激活这些绿色资源、红色资源,让更多的老区人民、贫困家庭更多地借力“美丽经济”实现脱贫致富。 
 
文字:记者孙志平、甘泉     图片:记者 李安  
 

古村落网站 版权所有 严禁复制         
网站备案号 沪ICP备05010747号-1  网站技术支持 上海频道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29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