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2022-04-01 10:34·这屋乡村传习所
一害是部门之间的指导冲突,让乡村无所适从。
二害是传统审美的缺失,让传统村落丧失活态保护利用的根基。
三害是保护性破坏和发展性破坏,让乡村发展难辨真伪。
传统由三个层面组成:传统乡绅治理体系;传统民俗文化信仰;传统空间场景(生活场景和生产场景)。传统乡村居落建筑系统只是传统的其中一部分。当下传统村落的保护,本质上是文保模式的对象扩大化,形式上是传统建筑固态保护。
传统村落保护的初衷是好的,但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审美的活态缺失,决定了很难整体上维持乡村的传统状态。个别特殊的聚落虽然保留了静态的传统空间,但也逐步在经营化、表演化和景区化开发中丧失活性。
以发展的眼光看,传统的维系首先要有传统的观念和生活习惯做积淀,以传统审美价值做基础。如此即便在现代进程中也能感受到传统。遗憾的是我们现代观念更新得太彻底了。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还有在传统节日穿传统服装的习惯吗?传统节日前几年都消失殆尽,传统的礼俗失去了传承。日本也推进现代化,很好的解决了传承与发展的问题。保留和维系民族传统文化习俗的精华。所以说搞不清现代时尚和传统美学如何传承与发展融合,所有的尝试都只能停留在表面。
住建部推广传统村落保护,使得一部分具有特色的建筑群落进入公众视野。但这阶段主要是围绕建筑修复、修建。大多数建筑形制已经残缺不全。要么配建恢复,要么就维系现状。特别是基本没有涉及到与之一体的传统生产和传统生活层面,传统习俗层面。这期间一个突出的后果是保护性破坏和发展性破坏并存。出现两个高光的词,固态化保护和打造式开发。
保护对象的狭隘,停留在静态建筑空间保护,基本的方式是止损。修复过后基本都是空置的。这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为保护而保护,没有考虑后续的活化利用。出现空间结构不适合后续的使用。第二。整个修复方案没有分级分功能。统一按原建筑的格局空间维护修缮。没有从文物传承价值,民俗记忆价值,活化利用价值、遗态展示等功能价值分级区分,导致鸡肋现象。
近日住建部提出以县为单位进行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试点示范。固然是对单一固体建筑修复保护工作的活态保护利用的观念转变。但如何集中连片保护利用?
首先传统是一个集生活生产生态为一体的社会体系。包含文化习俗信仰生产。尤其以生产性地域特色景观和生活性地域风俗场景为活态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进行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中这种活态动态的传统如何呈现和维护?
其次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还涉及到业态定位和风貌维系之间的冲突。例如郏县,按照河南省的县域功能定位,是通过产业集群加工产业,以工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式。住建部要搞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这种工业化的现代农业功能县域发展定位如何与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县域业态定位融合?
当下乡村发展迫切需要破除的是部门工作思维和部门指导壁垒。这种部门式习惯,对上位系统定位战略的统筹规划,形成机制性执行障碍。
由中央和地市形成横向系统统筹。各行业部门纵向条块的工作重心是执行,并且是创造性执行和创新性执行。而不是各行其是,各搞一套,相互打架。
一提到传统村落发展就是乡村旅游。一说到乡村旅游就是花海采摘和民宿。乡村景区化,景观园林化,建筑统一化,生活表演化四化之风盛行。本质上是所谓专家缺乏深入系统的调研研判耐心和时间投入,模板化开发设计的快捷套路,利益化设计的建设型思路作祟。
乡村的问题本质上不是钱的问题,而是动机目的和思维纬度,战略定力问题和深入群众了解结合,发掘特色变现的耐心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