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届名单
各村介绍
来自景观村落的报道
您现在的位置:古村落 > 景观村落 > 各村介绍
山西省阳城县润城镇润城村
古村落   2016-10-15 08:36:26 作者:SystemMaster 来源: 文字大小:[][][]
一、始建村年代 
唐代以前,可推至春秋时期 
二、自然环境 风水选址特点  
润城村空间格局保持相对完整,中心、轴线、巷道、边口等均反映了沁河流域古镇整体布局的理念。 
润城选址遵循“枕山、环水、面屏”,不仅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风水观念,更重要的是创造了一个与山、水、天、地融为一体,注重生活环境和聚落景观,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  
三、宗祠/宗谱遗存现状  
现存张氏(六甲)族谱、延氏族谱等 
四、著名建筑遗存  
砥洎城(明代崇祯年间古堡)、东岳庙(金代以前)、玉皇庙(明代以前)、东平庙(明代以前),多座明清时期的四合大院。 
五、历史名人 祖训族规 民俗风情  
张瑃,明崇祯癸未进士,陕西巡抚。  
张敦仁,清乾隆乙未进士,云南盐法道。数学家、汉学家、书法家。 
张林,清道光戊戌进士,柳州知府。
延彩,清道光甲辰进士,直隶永清知县。王崇明,明天启壬午举人,福建运使。杨朴,明万历丙午举人,北京大兴县知县。 
郭如璞,清康熙丁卯举人,河北束鹿知县;张广基,清乾隆戊子举人,临漳知县。张荐栥,清嘉庆丙子举人,山东长山知县;张葆采,清嘉庆乙卯举人,福建福羌知县。   
张晋,布衣诗人,不入仕,诗文影响及大。 
六、村落历史沿革与大事记 
春秋时期以河流命名为“少城”,群众俗称“小城”。宋代冶铁业发达曾称“铁冶镇”,明嘉靖三十八年改为“润城”。  
 唐大和八年碑刻有:“泽州阳城金谷乡小城村”的记载。
明万历二年分为十二坊:三圣坊、铸佛坊、神佑坊、街市坊、神左坊、镇溪坊、文林坊、通沁坊、临沁坊、佛岩坊、玉泉坊、玄阁坊。  
明万历二十一年社首张昭率众重修东岳庙。
明崇祯六年,杨朴扩修砥洎城。
四山环绕,三水萦流   
润城古镇建在沁河之畔,四山环绕,三水萦流,翠眉山居其东,为村落靠山,天坛山坐其西,紫台岭位其北,从岳成山脉逶迤而来,烟霞山于其南,山谷称为玉沟,古代为进入润城的南大门。  
山西的第二大河沁河自北向南绕村而过,樊溪河从东而来穿村入沁流,玉沟河从南山谷流出归入沁河,三水盘旋,碧波荡漾,扁舟摆渡,只从地理环境,自古就被誉为“小江南”。
古街古巷,相映成趣
古街、古堡、古庙相映成趣,至今保存了明代城镇的布局结构,具有一定的原真性和整体性:三街依旧,四口尚存,十二坊可寻。其中保存尚好的古巷9条,古民居百十处,古庙4座,拱券8座,园林庭院3处,特别是大量炼铁坩埚和沁河卵石混砌的建筑墙面,直接见证了冶炼重镇的历史,是晋东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见证物,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润城古镇历史上是一个繁荣的商贸集散地,三条街由东向西穿越而过,各具特色:三门街东岳庙居中,牌楼林立,是古镇的社会文化中心,至今仍具活力;河街有水时是行水的河道,无水是繁华的街市;南边街则深巷幽居,明清风貌保存极为完整。  
古堡雄踞,精神堡垒  
砥洎城因地制宜,巧借沁河一块大砥石筑寨建城,易守难攻,城中巷道布局形似迷宫,院与院之间有暗门串通,街坊之间又有过街楼相连,是华北地区建筑史上稀缺的实物史料,沁河流域民间堡寨的典范。  
砥洎城一改传统“藏风避水”的消极风水观念,以积极的“迎风劈水”之势,其城似龟,金龟探水;其村若凤,凤凰展翅;又如舟船,击水中流。整个城池东北高西南底。城内皆按八卦方位为序,封闭的堡垒,双重的城门。水门的瓮城,皆为藏风纳气之考虑。她重视良好的生态环境,加之有效的地利之优势,使人因借天时在自然万物中获得保障。  
城内人稠地窄,宅院密集,庙宇宗祠数量多,规格高,在精神上庇护着城寨的安康,文昌阁和关帝庙两组规模相对较大的建筑前后相邻,占据着忠心位置,整个城寨弥漫着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清雍正二年贝坡凶荒碑载:“清化粮食往西边搬运者如水索一般,太行山昼夜不断行人,小城河集市大兴,每一日有两三千牲口往来贩卖。斗行三十多名,每一名外合十多个伙计,自朝至暮,轰轰闹市。扫集儿童三四百有余,抓集群众不计其数,行炉锅厂改作过客店房者十有八九,大街小巷卖饭食火烧者直至三更……郭峪、三庄、阳城县将桌椅箱柜衣服等物具来小城卖者许多。”较详细记载了灾荒年间润城集市情景。碑文中说的是每天进入润城的牲口有两三千来贩卖,原来润城铁业兴旺的厂家,因人流量大二改为客店,周边集市,以至县城卖不出去的货物,到润城可以出手。  
“县东二十里曰润城镇……居民繁衍,日中为市,五方杂集称雄镇焉。镇东南曰临沁坊,为秦豫之孔道,商贾之要津……”(清康熙三十四年八月二十八日,重修无量殿碑记)。  
所以,润城村的形成原因为:四山三水,环境优越;依山傍水,物产丰富;商品集散,日中为市;冶铁发达,商贾云集。 
 
 
 
 
 

古村落网站 版权所有 严禁复制         
网站备案号 沪ICP备05010747号-1  网站技术支持 上海频道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29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