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古村落
保护古村落
村落情怀
中国古村落
您现在的位置:古村落 > 走进古村落 > 村落情怀
银杏树下的挽歌
古村落   2016-09-18 07:34:32 作者:SystemMaster 来源: 文字大小:[][][]
    贵州省文斗村是一个苗族村寨,座落在县境西南部。距县城有旱路水路30多公里。我们从县城的三板溪水库码头搭乘班船来到山寨脚下再拾级而上。爬有2公里之多的青石板村干道,道路两侧古树参天、浓荫送爽。山腰回环之处的一片宽敞的空间,是上山下寨的村民们喘息歇脚的地方,那里有一块深埋于老树根之下的青石碑,向后人昭示着这条在清乾隆年间铺建的道路,是如何由乡里仁者倡导、村民公议、捐银集资的过程以及捐资人出资的铭表。 
    村寨座落在从海拔500—700米的斜坡上逐级有人家依山而住,其中绝大部分集中住在600 – 650米的平缓地带上。从寨脚到寨顶,高差达200米,从寨头西南角到寨尾东北角长约2.5公里,俗称“九冲十一岭”。山脚下有蜿蜒的清水江流经锦屏县境之后汇入湖南境内的沅江。文斗村依江水流域和地形分上下两寨。2006年下游三板溪电站高达185米的大坝建成后,清水江形成了库区湖。文斗地处库区湖中心,湖面宽阔处达800余米。依山傍水的文斗村,四季苍翠,美不胜收。
    据文革后尚存的不完整族谱记载,文斗先祖姜春黎是江西吉安绍远公的第三世孙。于清顺治十一年(1654)从铜鼓村迁来文斗寨居住。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绍远公的先祖姜氏世居陕西姜水,今岐山县,属神农炎帝一脉等,已不足可考。及至绍远公于明嘉靖庚戍年间(1550年),因疏劾严嵩父子擅权受迫害遂举家避难迁往江西。
    全村307户1350人,99%是绍远300多栋吊脚楼顺着凤尾坡分布九岭十冲之间。寨内民居都为杆栏式木质结构的吊脚楼,或两层,或三层,依山而建、随形就势。杉木为柱,杉板为壁,杉皮为“瓦”。
    文斗村内村外古树林立、青竹荟翠。 有“古、大、稀”树种600余株,树干挺拔参天、树冠紫黛馥郁。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树种红豆杉就有60多株,最大一株树龄高达800年以上。20年前由商家出资200万心想断为己有。遭村民一致反对护卫,今天依然拔挺屹立在村口的风水林中。走近它们,感受着一个古老的生命的气场,就像走进历史的纵深,感知生命长河绵延不绝的雄浑!
    村里有两株千年银杏树,一雌一雄,雌树高18.6米,胸径2.8米。雄树高30米,胸径4米多。两树均长在文斗下寨,相距约100米左右的海拔650米水平线上。不幸的是200年前村里遭一次火灾。火势绵延殃及银杏。树中心几乎被火焰吞噬掏空,支撑着如此高大粗壮的银杏树不是一棵实心的树干而是树干外层的皮质。站在树洞里仰面向上目光直抵遮天蔽日的树冠。左边这张照片就是从树干的空洞向上仰视而拍的。
    树根部以上一人多高的地方,其内径达3米之多。地面可摆放一张小四方桌,供8人围坐,畅谈古今,纵情喝饮,对歌说爱等等。这样一棵千年古树在经历如此巨大的创伤之后竟然还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树干依然挺拔巍峨,树身依然生机勃发,树冠依然浓郁沉绿,年年金秋依然硕果累累达300余公斤之多!这不能不说是大自然的一个奇观!
    我们踏着因树叶沉积格外松软的土地,在树洞里外仰面朝天地观赏着这棵奇妙无比的大树,思绪象浮云一般飘缈游走在遥远的过去。陪同我们考察的姜高松老人却在那里开始给我们讲述一个美丽的传说。
    “人们奇怪这棵古老的银杏何以有这样顽强的生命?。也许是因为树下埋葬着一个老人”。
    我们飘走的思绪和注意力被姜高松老人的神秘的话语声拽了回来。果然,在我们脚下有一个小土包。
    “这里埋着寨子里的一个老人,她年轻的时候是村里最美丽的女子。心灵手巧,绣得一手好花……”
    我知道,苗家姑娘大多从四、五岁开始就跟着母亲、姐姐和嫂嫂学绣花。到了七八岁的时候,她们的绣品就可以镶在自己或别人的衣裙上了。 到出嫁之前,个个已经为自己准备了一套艳如孔雀开屏般美丽的服饰。衣领、衣襟、衣袖、帕边、裙脚、护边,还有肚兜、荷包等等,无处不盛开着苗家姑娘的心灵之花。配上银制的饰品,光彩夺目、宛如天上的仙女下凡。
    苗绣的特点在于不打底稿,不描草图,全凭个人天生的悟性和非凡的记忆力,传承着从前人那里习得的技艺,依据着底布上的经纬线,凭着丰富的想象力和观察力谋篇布局,将一个个单独的局部的图形进行巧妙的组合,形成一个丰满的绣品。
    吉祥的龙凤麒麟、生动的虫鸟花卉、四季的瓜果菜蔬、创造性的几何图案,经姑娘媳妇们的十指和绣针,将七彩染色丝线上下穿梭,便一个个锦绣入画、跃然而出。
    传说中的这位老人,从姑娘绣到了为人妇、从为人妇绣到了为人母,绣了整整一辈子。她绣遍了一生所见到的烂漫山花,绣遍了天上漂浮的云彩、绣遍了山里的飞禽走兽,绣遍了水中的鲤鱼青蛙,绣针和彩线伴随着她走过了67 个春秋,将乌黑的两鬓绣成银白,将明亮的双眸绣得深邃,将芊芊素手绣到苍筋…--
    她终于累了,她说我要休息了,我要睡一个长长的觉,等我醒来之后再继续绣!
    她接着说,我绣了一辈子的花,兰花、桃花、梨花、山茶花、紫金花、百合花……就是还没有绣到银杏花。我想,你们就把我挪到村口的老银杏树下吧…
    我呆呆地站在银杏树下,良久无语。
    我们随姜高松老人一起俯下身子,扒开两百年来因老树根的发展不断隆起的、每个金秋纷纷而下的落叶经久岁月腐化而成的泥土,一块被不断垫高的土埋没了的石碑逐渐露出了她的上部。我们跪在地上,凑近了去看,隐隐约约可见乾隆年间的字样。没有人去动过树下的这块碑。年久失忆的人们已经说不清楚这里长眠着的老人名甚是谁?我默默地注视着露出土面的碑角心想,也许这一切都已经不再重要了,因为人们心中永远存活着的是她的青春和美丽,是她的绣品和聪慧。
    我们继续在村子里考察。在一个村巷交错的小广场上,见村里的姑娘媳妇们相聚在一起。每一个人的手里都拿捏着针线和绣品,显然这是一个聚会纳凉交流的公共场所。我的目光从她们手上的绣品扫过移到她们的脸上。我的镜头也留下了她们一张张纯朴的笑脸和色彩斑斓的绣品。我想银杏树下的老人生前一定也在这棵树下坐过,她坐在人群里的时候和她们一样没有分别。 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不同的话那么,在她的心中有更多的追求,有更多的想法,有更宽广的视野。当绣花针在她的手里上下穿梭的时候,她的心中一定盛开着四季的百花。
    就在我离开她们的时候我转念又一想,谁又能说,眼前这一群苗家姑娘们里就没有当年老人的传人?
    二十年来,我在古村落里跋山涉水地走着。背离着都市的喧嚣与繁华,舍弃着种种的名堂和利诱。我看到了家门前看不到的风景;我找到了吃饭活着的意义;我驱逐了人最脆弱的东西,对金钱的崇拜和追逐;我发现了在权钱名禄背后的昏暗;我明白了世界上最有价值的东西其实不是钱;当我在为社会与自然服务的过程中,我得到了社会与自然最慷慨的回馈,装得下山川湖海的胸怀!
    人们常常用“古村落是你的女儿”来表示他们对我的执著精神的一种赞誉。于是我常常问自己,“究竟古村落是我的女儿还是我是古村落的女儿?”或许两个都是,但更准确一点地说,应该“我是古村落的女儿!”因为,其实我在古村落中所得到的远远大于我在古村落中所付出的。
   “古村落”的成形与发展,“古村落”在今天的遗存与价值,“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不是今天这点文字所能表现的。但是可以概而言之,古村落是我们5000年农耕社会的最后瑰宝,是我们这个多灾多难却雄奇伟岸的民族的缩影。 当今蓬勃兴起的国学热潮,还仅停留在书斋和学堂里的经典著作书。这当然很需要也很重要。然而我们是否忽视了学术理论的重要的本源是来自于社会实践又服务于社会实践?国学经典和哲学思想的价值不在书本和书库典藏,而在于实践与传承。古村落的生成与延展,乃至历经朝代兴替的千辛万苦和内外战乱的烽火硝烟至今活下来的事实,是中国人、中国哲学的生命的象征!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实践、传承、扬弃和发展了国学思想和理论的结晶。古村落是国学思想和国学理论扎根最深的土地!古村落是国学文化之果、又是国学文化之根!
    当这些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信息与代代世居的人群的村落在走向未来的时候,有多少值得我们思考和关注的东西,有多少值得我们去呵护和珍藏给未来的宝贝?我常常为它们默默的存在感到遗憾,更为他们像一棵大树一样地被疯狂摇撼,以期摇落并得到树冠上面那些可以换取元宝的历史干果而痛心!
    保护古村落是保护我们民族文化的根,发展古村落就是延续我们民族精神的魂!如果人的生存需求、安全需求、尊严需求都得到基本满足的时候,我们是否可以为社会、为历史、为文化、为古村落作一点什么?就像银杏树下的那个老人,生命的载体已经不复存在了,但是老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依然发射着灿烂的光辉?
    离开文斗的时候因为赶班船,而没有再一次去银杏树下凭吊那位老人。但在我的胸怀里,又多了一个美丽!这个美丽与日月同辉!
 

 文斗村掠影

   

 
 作者 :张安蒙    2009年8月3日
 

古村落网站 版权所有 严禁复制         
网站备案号 沪ICP备05010747号-1  网站技术支持 上海频道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2979号